为了适应母体外的独立生活,新生儿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,这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容易被年轻的父母误认为“病”而惊恐不安。
黄疸:由于新生儿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差,在出生后2-3天会出现皮肤及巩膜发黄,这属于生理范畴的黄疸,一般7-10天会逐渐消退。
早产儿可能到3-4周才会消退。这都是正常的。
提示:妈妈要给宝宝充足的奶量,让宝宝居住在光线充足的室内。如果黄疸迟迟不退,可能是疾病所致,家长要带宝宝就医。
体重下降:在宝宝出生几天内,由于进奶量较少,排出胎粪,皮肤及呼吸时蒸发水分较多,在出生后2-4天体重不升反降,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。
提示:生理性体重下降到10天左右会恢复到出生时体重,如果2周后仍未恢复,家长就要寻找原因,如喂养不足、胃肠道先天性疾病等。
吐奶:新生宝宝的胃是呈水平位的,就像两头扎住的口袋,胃的上端是贲门,肌肉发育尚未成熟,比较松弛;胃的下端是幽门,肌肉比较紧张,容易痉挛。新生宝宝的胃容量很小,呕吐反射中枢控制能力弱,若吮奶过急、过多,就很容易吐奶。在新生儿中,比较常见。
尿色红:出生后2-5天,由于宝宝尿少,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,使尿酸盐分泌增加,可使尿染成红色,并伴有排尿时啼哭,在尿布上也可呈红色,一般持续几天后消失。
提示:妈妈可在两次喂奶期间,加喂些温开水,促使尿排出。